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活動短波】文山分會~點燈‧發現人生好風景

11月8日「點燈」節目的製作人張光斗菩薩應邀來到文山分會,現場座無虛席,他以「點燈‧發現人生好風景」為題,和聽眾們分享了他的人生風景,以及與聖嚴師父的因緣。

這兩個主軸,看似各自獨立,其實光斗菩薩從他成長的歷程,一路帶到與聖嚴師父結下的因緣,這個軌跡環環相扣,水到渠成。

光斗菩薩首先談到他的名字給他的啟示!而這個名字給他帶來的震撼教育發生在就讀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光斗菩薩第一次見識到正面思考與負面思考的對照,也看到不同心態帶來的正能量與負能量。及不同的思考方式決定了面對生活的態度,並且最終影響到人生的發展。

光斗菩薩自述小時候住在眷村裡,看到鄰人被嘲弄的事件,這個生命經驗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學佛的種子。回顧成長過程,光斗菩薩領會自己的家庭並非順風順水,可是姐姐的話帶給他希望和力量,而障礙和考驗讓回憶平添滋味,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成為成長的養分。

29歲,他離開台灣到日本工作,12年之後返台,1994年有感於台灣環境與日本經驗的差距,他動了製作點燈節目的念頭,當時為節目訂的slogan是:「知道感恩的人不會壞,知道感恩的社會不會變亂」,這個節目是與師父結緣的開始。本來計畫第一集就邀請師父,因為師父的經歷完全符合節目的主軸:感恩!但因故改為安排師父擔任第二集的來賓。

錄影後為了親自送去忘了致送的車馬費而去到農禪寺,機緣湊巧參加了千人皈依,接著誤打誤撞同意參加菁英禪三,原本百般不情願,聽到師父一開口就問:「你們是不是覺得我有神通?」大家回說「是」,師父說:「錯,我跟你們一樣,什麼都看不到,也會說錯話、做錯事」光斗菩薩聞言深切的感受到師父與眾不同而收起了我慢心。師父在禪三時送給大家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讓他覺得佛教好科學,這四它可以用在生活的各個面向中。這次的禪修經驗也讓他體悟到學佛要親近善知識,而且學佛不是一天二天的功夫,要持續,不可懈怠。否則回到社會或家中,過幾天就故態復萌了。

抱持著師父「別人不做的工作由我來做吧」的精神,1995年至2006年,光斗菩薩與師父全球走透透,足跡遍及20多國,紀錄師父在海外弘法的點滴。期間他看到師父在紅眼班機上寫作不輟,耳聞師父說:「哪裡需要我,我就往哪裡去。」即使環境惡劣也不退縮。目睹了海外信眾求法若渴的殷切與艱辛,才驚覺自己身在福中而不知福。

後來台灣媒體環境轉變,一度光斗菩薩也灰心想要熄燈了,聖嚴師父一句話:「哪一天阿斗不在了,說不定點燈還在。」讓他決定把點燈當作一生的志業。時至今日,點燈節目延續製播不輟,繼續傳遞真善美以及正面的力量!
光斗菩薩自點燈節目與師父結緣,師父捨報後,光斗菩薩堅持初衷,在海內外分享他在修行路上的心得,獲得的資糧支持自己繼續往前走,而遇到障礙,就坦然接受與面對。

在新加坡時,他驚喜的發現100位參加講座的聽眾中只有5位曾經親炙師父講說佛法,而95位都是讀了師父的著作,或是看到網路上師父的說法,心生景仰而來參與活動。

最後,光斗菩薩讚許文山分會的法青們樂於承擔,並肯定資深義工押陣能確保會務推展,而年輕人加入才有活水,大家共修一堂,彼此於修行的路上扶持,勸勉!


◎文:何釐琦
◎圖:李道福、方麒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