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分會啟用系列講座於9月20日邀請失智症領航者劉秀枝醫師,分享如何轉換心態,打造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每位失智症長者都曾經輝煌,例如: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美國前總統雷根,由於失智症是大腦功能退化的疾病,65歲以上有5%的人會罹患失智症,其中六成是阿茲海默症,劉醫師希望籍由講座及專欄的撰寫,提醒大家重視失智症並學習與疾病相處。
對於失智症家屬,劉醫師在歷經父母與二姐都罹患失智症的照護生活中,以自家經驗為例,提供了轉念心法。當家中出現輕度失智者,身為照顧者應該轉換心態正面思考,將之視為家庭凝聚的好時光,從中學習與成長。由於照顧者本身是隱形病人,要懂得善用長照2.0的照護資源,減輕自己經濟及生活的重擔。對患者的照護著重在維持功能而非恢復功能,而同理陪伴與適時稱讚則是最佳良方!
對於個人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功能必然退化。劉醫師強調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失去的藝術,學習去面對、接受並與疾病相處。例如:注意自身的危險因子,以延緩失智症的發生,減少家人的負擔;加強保護因子,採用地中海飲食,或學習各種語言與樂器。劉醫師本身即以樂器烏克麗麗的學習,作為動腦的休閒活動。雖然大腦必然會退化,但劉醫師舉出國外有名的「修女研究」來說明,失智症不一定會發病,所以要預防。研究顯示,修道院的修女一生都在動腦、動手與社交,死後解剖發現她們其實有阿茲海默症,但卻不影響生活。
失智症是一個大腦認知慢慢消失的過程,劉醫師以失智症的預防為其一生的志業,強調預防永遠不嫌早,最重要的是心態!期勉大家以智能存摺的觀念,打造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最後,劉醫師以八字心法與大家共勉,「珍惜時光,活在當下!」
◎文:汪莉芳
◎圖:護法總會服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