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勸募悅眾成長營活動報導

勸募的意義,是什麼?
一聲詢問,在我們的腦海深深迴盪。
7/19 課程,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但問著同樣的含意

浮現我們當初參與的初心,為何?

開場師父的開示告訴我們:「募人為目標,募錢為方法。」
我們勸人來做平安的教育,幫助大眾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不拘貧富的熱情邀請,讓人參與是幫助他們做功德。

而要有勸募的熱心、排除萬難的堅持,需要有正確的知見。
護法總會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的關懷中特別提醒我們的勸募精神的幾個面向:
募人學習佛法;
募心修行佛法;
募款護持佛法;
募僧住持佛法。

法師分享眾生就是我們的福田。
種福田前要先學佛,了解理念、方向、修行。
因為唯有自己體驗佛法的美好,用上方法,才能在感動中有足透的能量感化他人。
因此,今日法師有提及發願與定課很重要。
透過發願讓生命有明確方向,透過定課開展面對煩惱時的空間。
護法總會副總會長蘇妧玲菩薩也提及法鼓山的人,要付諸行動。不修行來法鼓山如空手歸。

越修行、善知識越多,很多因緣就會具足。
修行讓人相信,把人心帶進法鼓山。常發願,才有動力去執行,有願必成!

而今日匯聚了那麼多有願有力的菩薩,就是要一起集思廣益:
如何落實教育與關懷、法鼓山資源運用與整合。

我們從文山分會召委彭玉霞菩薩的分享中,看見人和事圓是最美的傳承。
深度聯誼的設計中,傳達勸募理念,製作一個個時空膠囊,通通實現!
真誠關懷陪伴老勸募會員的臨終,接引勸募會員的女兒感動學佛傳承做勸募。
不定期聯誼、多開辦課程共修、建立關懷網…
分層關懷中,遇到勸募會員如如不動不想出動,勸募關懷員打過去關懷,問:「有哪些名單可以協助,我們一起完成?」
以上這些感動行動,心中想的,就只有如何關懷對方。

原來,勸募不是募款,還是募一顆安定的心。
法鼓山的教育,是為了達成關懷的任務。而勸募,就是重量級的傳法骨幹。

文山分會助念組長楊卻菩薩也分享聽聞至僧團法師的心得:
不害怕,自己會不會;
不擔心自己能不能;
更不要想自己喜歡與否;
只想需要不需要做。

看見需求,溫柔補位。
這,就是我們法鼓山的關懷精神。

或許,人生就像搭上一列火車,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
希望我們下車告別之際,能給還在車上的人美好的回憶。

誠如最後僧團都監暨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分享在我們所能做的範圍中,發起菩薩心。未能自度,先度人,且記利人便是利己的精神。

勸募會員過往累積的成果,看得出來。
感謝這些菩薩的投入,讓我們對未來很有信心。
相信師父留下來法鼓山的理念會繼續推動。
在今天大堂中三石分會、大信南分會、海山分會、羅東分會、和喜自在組的回饋中,我們看見一個個至誠懇切的心又被點燃。

此時菩薩們發起的大願心,讓人間淨土即刻發生!

◎文:徐紘宸
◎圖:魏正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