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分會平安自在系列講座
文山分會在2021年3月13日下午兩點舉辦平安自在系列講座,邀請到法鼓山僧伽大學男眾副院長常寬法師主講「從文山到法鼓山——平安自在的修行旅程」。這場演講吸引近兩百位信眾到場聆聽,法師的俗家女眾老菩薩也親蒞現場,為這場風趣又感人的演講增添溫馨氛圍。
從小在木柵指南宮山腳下長大的常寬法師一開場即表示,來到文山分會讓他有近鄉情怯的感覺,也很高興回來文山分會。因為他是從文山去法鼓山出家,今年法鼓山的年度主題又是「平安自在」,所以他才會定下此一講題。
法師接著表示,人文薈萃的文山區有一座文山,而法鼓山是一個概念,因為師父早年帶領僧團法師去環山時曾指出,目前法鼓山大殿所在這座山就像個鼓,另一邊較高的那座山就像個鐘,所以師父後來才會取名法鼓山。另外,沿著曹源溪邊的藥師古佛往下至來迎觀音那邊就像隻象,而從法華鐘樓一直往下至停車場就像條龍,所以法鼓山是培養「龍象」人才的道場。
在細數從童年至赴美留學的歷程時,法師表示,他出生時是由產婆接生,別人是頭先出來,他是腳先出來,但母親仍將他平安生下,所以母親是最早賜予他「平安」的人。小時候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不准他到溪裡玩水,並規定晚上9點必須上床睡覺,不准再與鄰居小朋友玩,這雖讓他內心很不平,但也讓他在長大出家後,很能適應晚上10點上床、早上4點起床的作息。
法師表示,他的求學過程就如同孟母三遷,從小學到高中經常念一半就因故轉學,因而不斷在面對新老師、新同學。高中畢業考大學,父親原希望他念法律系,畢業後可以當法官、律師,但他不喜歡,最後去念輔大數學系,接著在1993年赴美留學。結果,法官、律師都沒當成,最後出家當法師。
談到出家因緣,法師表示,父親在他留美期間得到食道癌,但怕他擔心因而不准家人告訴他。不過,他的小妹還是告知他,之後他打電話到台大醫院給父親,父親跟他說:「你不要回來,如果你要回來,我就讓你看不到我。」他聽後遲遲不敢下決定,只好去問學校的牧師、神父,但他得不到答案。後來在閉門深思一個禮拜後,他決定休學回台灣。回到台灣後,他直奔台大醫院並進入病房與父親擁抱在一起,「其實父親很想看到我!」法師說。
後來法師決定親自照顧父親,以彌補過去與父親沒有太多話說的缺憾。就在照顧父親時,父親問了他:「為什麼我會生這樣的病?」他跟父親說:「你對別人很好,對自己不好,把自己的身體弄壞了。」而他所能彌補的是,能否有辦法解開父親的心結。法師說:「從小到大,母親提供我安全感與自在感,忙碌的父親則提供我另一種大範圍的安全感與自在感。」
因此,在父親往生後,法師發了一個願,就是要幫助所有人「心開意解」,這也是他後來會決定出家的因緣。
◎文:鄭功賢
◎圖:傅啟禎、方麒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