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法會共修等佛事,是寺院道場度眾的重要行事之一,法鼓山護法總會為培育各地區願意發心者,藉音聲來弘化、結緣,特邀在海外弘法利生的果增法師回台期間,在北、中、南辦理諸多場次的維那培訓課程,旨在為各地區分寺院、分會道場,開發、培養、儲備,轉動法輪的種種相關人才,進而協助各地區在各類佛事的推展上有所傳承。
說起法會,相信有很多人都是因參與法會,受到法會中的清靜梵唄感動,而進入佛門,信佛學法。 聖嚴師父開示:梵唄和修行生活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歌頌讚嘆三寶的功德,同時也是修定及安心的方法,又可調和身心。每場法會都有其儀程與規範,法會中的梵唄每每讓人安詳攝受、滿心歡喜。
果增法師在課堂中次第教授,在理論面向:從佛教史中淺顯引述中國梵唄的起源,漢魏陳思王曹植於遊漁山,聞空中梵天之讚,乃摹其音節,撰文制音,寫為梵唄。大眾參與法會共修,一起諷誦經典,即是一項聽經聞法的共學共修。梵是清靜、唄是止斷煩惱;藉著梵唄唱誦過程,參加者身口意同時共同投入,透由眾人和合虔敬的唱誦,而讓心安定下來,達到止息妄念歸於一心的純淨境界。
法師提醒學員們,法會共修各項佛事推動,首重團隊整體的和諧,成員間每一個人都是舵手,各司其職,每一位伙伴都要用心支撐圓滿一堂佛事,所以大家要彼此相互護念、同心合作,讓彼此承擔各角色的價值發揮到最佳處,共同確保成就一場莊嚴攝受的法會共修。
為利學員建構更好的發音技能,護法總會特別聘請聲樂老師,指導學員們認識自己身體的樂器,陳老師指導大家如何用橫隔膜呼吸法讓自己自然發聲,進而唱出好音聲;並提供學員們相關律動的伸展動作,引領學員們在家要勤加練習,善用自己身體的樂器,假以時日就能掌握唱好、唱巧的秘訣,有效幫助自己用音聲來供養與大眾結緣。
法會共修是一場莊嚴的修持活動,果增法師鼓勵大家,既有機會進入佛門,又有機會用音聲來供養與大眾結緣,大家要發願,不會的就學,學了要勤加練習,然後努力奉獻;無論是唱誦梵唄音聲,無論是各項法器執掌,都同樣是用音聲供養大眾;讓大眾樂於回道場來共修,這就是最好的為三寶服務,是修行,也是結緣。
深深感恩果增法師、陳老師、眾因緣,讓地區伙伴能有機會薰習,以法相會,如法修行的深義涵;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後續的行持,只有靠自己如實的去努力並實踐,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並與地區團隊,建立更深的合作默契,共同學習事事以團體、以大眾為念,彼此攜手真心護念,在護持佛法、學習佛法、弘揚佛法的歷程中,同心協力奉獻利他。
◎文:苗栗分會 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