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禪的理論與實踐 文山分會平安自在系列講座

文山分會於4月17日下午邀請法鼓山文化中心副都監果賢法師以「禪的理論與實踐」為題,法師一開場就對菩薩們拋出問題:禪是什麼?

現場與會菩薩回應熱烈,禪是:安定放鬆、活在當下、身心合一、智慧慈悲、動靜如、打坐靜心、禪是一枝花、自在平安、藝術以及定靜安慮得。法師將菩薩們的答案做了超級連結,告訴大家禪以打坐為方法;禪是身心合一安定放鬆,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培養慈悲智慧;而禪的副產品是禪是一枝花的藝術境界。
接下來的問題是:在聖嚴師父身上看見什麼? 菩薩們對聖嚴法師的記憶和印象是:大自在、慈悲智慧、微笑、菩提心、安定、忙碌、無我、柔軟、樸實、神通以及幽默。

菩薩們琅琅上口的聖嚴法師法語:「忙人時間最多」,因為忙人能把握時間、規劃時間,做該做的事。聖嚴師父說重要的是要忙而不煩亂。法師說煩惱都是想出來的。知道而做不到的原因是定的功夫不夠,而產生了見惑與思惑,見惑是指對佛法的知見不純或曲解佛法,而思惑是與煩惱心相應的情緒,要以定來對應,可以念佛、持咒或觀呼吸。

法師以自己剛進入社會工作為例,當時看了太多不公義的訴願,也經歷太多兩造各執一詞,莫衷一是的案例,當情況超出一己能力和心量的負荷時,她選擇了逃避,也就是離職。好聽的說法是轉境,通俗的說法是落跑。當事過境遷,法師語重心長的說,逃避很容易,要小心步步為營。緣起法是有因緣,就會出現果報。我們在工作與生活中面對的事情,都是因緣成熟的果報,所以要勇敢面對和處理,而不能逃避。聖嚴法師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就是把佛法用在生活中,轉境、轉心、轉知見三見行的智慧。

文化中心辦公室對面是民家,有一天法師聽到自對面民家傳來鸚鵡淒厲的叫聲,自此,清晨或午休不定時間,不時啼叫持續半小時之久,這叫聲對法師產生了很大的困擾。她試著用各種方法和想法來緩解內心對外境產生的對立,直到某天晚課時,讀到鸚鵡躋身西方極樂國土的珍奇禽鳥之一,法師才豁然開朗,原來這對鸚鵡是阿彌陀佛送來的禮物啊!法師接受了牠們的叫聲,心真正放鬆下來。藉由這個經驗,法師分享調伏自己的心是多麼的困難!

最後,法師以法鼓文化新出版的「禪的理論與實踐」與菩薩們結法緣,期勉大家學佛修行改變自己,減少煩惱而內心安定,先提升人的品質,進而自利利人,廣結善緣,影響家庭和職場,共同建設人間淨土。

◎文:何釐琦
◎攝影:林圓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