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班的第六堂課是到「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參訪」,第一次上山的我感到非常期待。
早上第一節課法師體諒我們很早就從林口出發,用幽默的話語說:「沒關係,我的這堂課可以讓你們稍稍小睡一會,但請勿打呼會吵到其它同學。」大家都哈哈大笑,果然沒有人睡著更沒有人打呼。
第二堂課是到戶外去參觀園區裡的幾個重要景點,開山觀音、大殿、祈願觀音殿與開山紀念館,我都非常專心的聽解說及參觀,非常享受在這裡的寧靜與放鬆,凝視著大殿上方的匾額「本來面目」以及從水池的另一邊往祈願觀音殿裡看,這般畫面和氛圍是刻印在心裡忘不了的。
站在祈願觀音殿往前看,就像是站在湖畔,自己的心好開闊和極平靜,就像是湖水能照映出我清淨的心,如同禪宗說的禪修就是要修自己的心,體悟到菩薩在心經說的色即是空,是說萬物皆是空的意思,所有的佛法就是跟著心經這主軸走的,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件都是因果及因縁產生的,會一直變化到沒有,這一切都會縁生縁滅,就聯想到聖嚴師父提到六祖壇經裡的本來面目,是在告訴我要找回內心真實的自己、有佛性的自己,頓時悟到就是要找回空性的自己,沒有我執、沒有妄念的我,如果找到了,任何生活上的逆境難處都能表現無常,一切都是美好的。
此時此刻的我吸了一大口氣,一方面感覺好充實有了融會貫通的感應,一方面覺得要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在人間真得很難做到,但事實證明聖嚴師父的以身作則是最佳的典範及學習對象,聖嚴師父在建造法鼓山時的心路歷程,他的用心規劃、不辭勞苦到世界各地取經,堅持保留及尊重原有地貌珍惜原有資源以及設定法鼓山是為千年產業歷久不衰的,故與建設相關的營造公司、建築師及建設公司多次的修圖及討論,更多是與金山當地居民的協調溝通及安撫並克服種種困難才有今日的法鼓山,才有這如同人間淨土的環境,再再體會到師父鼓勵要我們念菩薩、求菩薩、學菩薩、做菩薩,師父都做到了,我也相信菩薩會給我智慧慈悲心,不斷修行及與生活的試驗是可以慢慢做到的,只要心裡感到富有,菩薩就會給你最好的。
聖嚴師父所提出的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建設理念是以教育及境教為出發點,讓我們進入到這個環境就有心靈環保的洗禮,直接感受到禪悅的靜、定,及與大自然、天地之間的關係,並且讓有縁人接觸到佛法,盼能找回清淨的心,我們可以把這樣的感覺帶回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當做我們對處理情緒或逆境最好的方法,加上課堂法師最後結語鼓勵我們【以感恩心來接受,用報恩心來付出】讓我們一起來護持園區及面對生活;最後我又要來讚嘆聖嚴師父了,讓我來到法鼓山這個環境不像是到寺廟裡,但卻有心安的感覺,法鼓山的建築設計就是有這麼神奇,如同師父常說的【心安,平安自在】,更加說明師父的建設理念,也如同祈願觀音給我的心靈處方籤上頭寫著心中有阻礙時,眼中的世界皆不平;心中無困擾時,眼前的世界都美好。
◎文:李英慧
◎圖:姜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