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起學佛護法, 是多麼幸福的事!內湖區悅眾李素蘭與楊清長,就是這樣一對同修道侶,這可是李素蘭以十年忍辱工夫,得來的善果。
一九九二年,家裡信箱出現了《法鼓》雜誌,李素蘭看到兒童營訊息,為女兒報名參加,並主動匯款護持,之後成了護持會員。隔年,她參加大悲懺法會深受感動,又多了勸募會員的新身分。家庭主婦的生活圈,不外乎孩子同學的媽媽們,李素蘭邀請她們參加法會,更進一步接引她們當義工,也帶著公公、婆婆、娘家媽媽去農禪寺,幫忙摺《法鼓》雜誌。
但李素蘭學佛最初十年,同修楊清長非常反彈,連女兒也站在爸爸那邊。「我都是趁師兄上班時,邀約護持會員參加法會,還要比師兄先回到家,不然他會擺臉色。」這讓她體會親近正法的不易,更堅定學佛的信心。有次,一位師姊來電詢問聖嚴師父在國父紀念館講經的時間,被楊清長聽到,兩人因此起了小爭執,當時全家回到婆家,她難過得不想下車,索性去聽師父講經。回到家後,發現全家人因為找不到她,差點鬧離婚!
二○○○年,李素蘭想參加菩薩戒,不知怎麼向同修開口,於是留了字條向同修請假,當受戒回來,竟收到楊清長一封勸誡信,「其中一句寫著:『清醒,清醒,回頭吧!不要一頭栽進去。』」這使得李素蘭心情沉重,「可能我的個性比較靜,不擅表達,沒有好好溝通,才造成這樣的誤解。」因此,她發願用行動感動同修,更用心照顧公婆和家庭。
生命故事李素蘭「師父說:佛法那麼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我就是那個誤解的人。」楊清長回想以前, 李素蘭有時收護持款、助念或參加法會,比他晚回家,他的臉色就不好看;甚至九二一大地震時,他跟著法鼓山去災區灑淨,心裡卻想著:「人家已經這麼難過、慌亂,我們去湊什麼熱鬧!」直到參加法鼓山園區落成開山大典前的導覽員培訓,深入了解師父的心靈環保理念後,終於一改對佛教的看法。
夫妻倆接引人來護持和學佛,看到大家很用功,也激勵他們精進。從佛學初階班到精讀班,兩人還往返臺北、基隆兩地,擔任三年學長、三年關懷員,六年來從未間斷。如今楊清長比李素蘭更投入,除了擔任參學導覽員,也是第一屆禪學班學員。退休後,更發揮水電專長,在法鼓山社會大學教家庭水電DIY,也接引學員去安和分院當義工,幫忙水電工程配置。
「因為她的忍辱, 才成就了我的精進。」現在,楊清長對李素蘭充滿感恩,夫妻倆也成了學佛護法的最佳拍檔。(本文摘自<護法季刊>2017.07第11期)
◎文:邱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