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感恩女兒 搭起修行橋樑

「佛法為我灌溉,女兒助我開花結果。」彰化辦事處法器組組長李麗玲,走過失去愛女的傷痛,近年來全心投入法器共修、協助安排普賢行願班的課程。談起這些年的成長,她的臉上浮出了笑容及堅定眼神,精進修行,讓她開展了全新的、充滿希望的光明人生。


李麗玲與法鼓山結緣甚早,二十多年前,才四十多歲的大伯往生,當時已親近法鼓山的堂姊張枝賢帶著他們助念。八小時後,她和同修張基郁,看著大伯微笑的臉龐,覺得很不可思議。一九九六年,得知聖嚴師父到中興堂弘講並主持皈依,夫妻倆把握因緣,從彰化到臺中聽講並皈依三寶。


原以為皈依了,也做了財布施,這樣就是佛弟子了。直到二○一二年,就讀醫學院五年級的女兒張景婷,原為救人而學醫,卻因罹癌而往生。「整整一年,我根本走不出去。」身為全職母親的李麗玲,久久不能接受事實。「參加法會,讓我覺得與女兒在一起共修。」一心想為女兒祈福的她,積極參加法鼓山在中部的各場法會,希望孩子在另一個世界也能聽聞佛法。


女兒往生二個月後,李麗玲有感於蓮友為女兒助念關懷,於是發了一個願,希望幫助像她一樣需要幫助的人,尤其是年輕的往生者及家屬。她前往彰化辦事處,表示自己想加入助念團,沒多久,又開始學起了法器。「學法器,讓我觀照到音聲和身心變化的細節。」每天在家練習地鐘的過程中,她逐步覺察到自己身心的細微變化,「因為只要一有念頭閃過,馬上反映在鐘聲上。」這讓她提醒自己,身心要放鬆專注。


後來,李麗玲又承擔了每週普賢行願班的課程安排。「我先在家裡,將師父講經的影片看好幾遍,再摘錄重點做成簡報檔,提供上課使用。」因為這樣的因緣,她不僅督促自己精進用功,更從中體會,做事要考量的,不是想著自己喜不喜歡,而是大家會不會喜歡、是否需要。「利人就是利己,其實,受益最多的是我自己。」由於參加共修、擔任義工,李麗玲無形中轉化了心念,「想消融自我,就要多做利益眾生的事,因為當自己時時想著『如何幫助更多人』時,自我中心就會愈來愈小。」目前的她,幾乎將自己奉獻在道場裡,她的同修也擔任中區法行會總幹事,夫妻倆一起修學佛法,在生活中實踐佛法。


「我相信一心想救人的女兒,會乘願再來。」她期許自己,學佛路上永不退轉;更感恩女兒,為她搭起了這座修行橋樑。(本文摘自<護法季刊>2017.07第11期)


◎文:陳逸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