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勸募的心態

學佛、護法、弘法

諸位都是法鼓山的鼓手,在以往多次的活動中,常常見到各位參與。然而身為法鼓山的一員,應以何種心態從事勸募工作?「法鼓山的鼓手」所應抱持的心態是:

  1. 不是為自己找錢。
  2. 不是為聖嚴師父找錢。
  3. 不是只是為了找錢,而是為了關懷他人。

如果能有這樣的健全心態,就不會開不了口,困難自然就少了。我們真正的目的,是要接引更多的人來修學佛法。就像我常說的,佛法有這麼多的好處,如果只有這裡的弟子,或是只有佛教徒受益,那是太可惜了。愈是未接觸佛法的人,愈是需要我們接引;如果遇到已是三寶弟子,或是已護持其他道場的人,我們要尊重對方。


勸募的意義並非在做「業績」競賽,因此不要一味地想要找大魚、拉肥羊。我們應該檢討的是,究竟接觸了多少人?用法鼓山理念幫助了多少人?至於他們捐了多少錢,並不是很重要的問題。只要持之以恆地「接觸」,總有一天能夠改變他的觀點。如果一時無法改變,也不要以強硬的手段破壞了法鼓山的形象。只要在客觀條件配合得宜的情況下,無論是宣揚佛法,還是勸募善款,都會進行得十分順暢自然。若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向社會大眾推廣佛法,就是護持佛法,也是「護持三寶」的表現。


勸募工作,並不只限於口才好的人能做。擅於表達的人,利用自己的長才,多多宣揚推廣,固然不錯;不擅言詞的人,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把「勸募」工作做得同樣出色。


我們見到人,就主動表示自己是三寶弟子,是法鼓山的信徒,很自然就能與對方輕鬆地進入主題。最近,新聞媒體對「法鼓山」所做公益事業的報導愈來愈頻繁,這些對於介紹說明法鼓山事業體都有所助益,只要逐步地利用文宣資料,一定能讓大家接受,並進而來親近佛法、學習佛法、護持佛法。


如果在勸募的過程中,遇到其他道場的護持會員,也應該一視同仁地接引。不要強迫他們只能選擇一邊,更不要以「交換條件」相互支持。因為,每一個道場都有其淨化社會的目標,只要他們肯來接觸法鼓山的理念,時間久了,對我們了解得更多,他們自然會做選擇。而每個人經濟、時間、能力也都有限,如果以「交換」的方式互相支持,只會增加自己的負擔,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就像是原本可以成為棟樑的大樹,因為需要它的地方太多了,將它均分給每一個需要的地方,結果,每個道場都僅能得到一支牙籤或一片角材,對整體的建築就幫助不大了。 (本文摘自《勸募一本通》p.84-8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