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常應法師:感恩心實踐報恩行

在法鼓山,從總本山、各地分寺院到地區分會,學佛的軟、硬體環境不斷提昇,愈來愈完善,這些成果都是來自聖嚴師父、戒長法師和資深信眾們共同努力。我們享受成果時,不僅要感恩他們的奉獻,更要知恩報恩,而報恩的方式便是傳承,也就是接引新人。

所謂「新人」除了年輕人, 也包括學佛資歷淺的人。如何接引新人?方法就是佛陀二千六百年前所講的「四攝法」,以及師父所說的「行事六要領」。

「四攝法」是指「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是無私的奉獻分享,我們的微笑是布施,擔任悅眾也是布施。「愛語」是指鼓勵人心、讚歎他人的溫暖話語。「利行」即是助人為快樂之本,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多幫助人家,便能廣結善緣;對人熱心關懷,不僅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同事」是設身處地為人著想。新人剛來法鼓山,對團體的道風、禮儀都不清楚,出坡或上課,都需要我們陪伴關懷。

「行事六要領」也是領眾的原則,指的是「堅守原則、充分授權、尊重他人、關懷對方、主動溝通、隨時檢討」。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法鼓山就像個大家庭,在團體中遵守這六項要領,便能「和樂同生活,尊敬相對待」,新人自然很願意加入法鼓山學習和奉獻。

我們可善用「四攝法」、落實「行事六要領」來接引新人,分會則要透過辦活動接引大眾。師父曾叮嚀我們,法鼓山要做「對社會與世界有用、有需要的事」。臺灣已邁入高齡社會,年長的菩薩愈來愈多,正需要我們用佛法來陪伴與關懷,因此,各分會經常開辦長青班,藉由活動接引老菩薩親近道場,不只變開心,更有人開始學佛。而早年隨師父一起開山的菩薩,多數已七、八十歲,護法總會也特別設立關懷小組,由法師及資深悅眾進行關懷。

各分會還可依當地的因緣,走入社區推廣佛法,接引新人,例如林口分會配合當地區公所推動「幸福到你家」專案,到社區大樓辦活動,接引許多居民認識法鼓山,進而走入分會。期許大家一同來接引大眾,以感恩心實踐報恩行,努力推廣法鼓山的理念,讓眾生都能普遍獲得佛法的利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