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塔寺與佛像(發現犍陀羅)

法行會成長組2023年第一次的活動於2月18日在安和分院舉辦,在常嘉法師福慧自在、心安平安的祝福下正式展開。

    在本次的講座中特別邀請中壢圓光藝文館的執行長郭祐孟老師主講「塔寺與佛像——相遇在犍陀羅」,精闢深入的介紹犍陀羅的佛像藝術與發展。郭祐孟老師在佛教藝術界享譽盛名,專長於佛教藝術、石窟圖像學及古文字書法。課程主題看似艱深,但在郭老師精彩的圖文介紹中,大家對佛教聖地的塔寺與佛像藝術有了更深的印象,開啟大家對佛像藝術與文化的高度興趣。

犍陀羅的佛教雕塑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

    根據《佛學大辭典》中對於犍陀羅有如下的解釋:乾陀是香,羅謂陀羅,此雲遍也,言遍此國內多生香氣之花,故名香遍國。《阿闍世王女經》中云:犍陀訶剎土,漢言香潔國。可知犍陀羅自古以來便以花香潔淨而聞名於世。

    犍陀羅為Gandhāra之音譯,為公元前600年,古印度16大國之一,地處印度西北邊印度河流域,是阿富汗東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一個古國,位於喀布林河的南方,東抵印度河並包括喀什米爾的部分地區。西元二世紀左右極為興盛的貴霜王朝即建都於此,與當時的羅馬、波斯帝國與漢朝並列為四大王朝之一,無論從文化或從經濟等面向而言,貴霜王朝在當時都有極強的優勢背景。由於貴霜王朝的迦膩色伽王信奉佛教,對大乘佛教東傳絲綢之路的發展亦有極大的貢獻,大乘佛教也因此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大多佛像都以精緻的石雕為主。犍陀羅的佛教雕塑具古希臘、古羅馬之寫實典雅,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也可以稱之為犍陀羅藝術,最早的阿彌陀佛法像也是在犍陀羅發現的。

    對求法僧人而言,能來到貴霜王朝是非常大的理想。法顯大師早於西元405年見證了當時的盛況,是第一位翻越蔥嶺,經由Darel River(陀歷道)來到印度河流域的中土高僧,巡禮了犍陀羅佛教區域的獨特文化,不但詳細描述了佛缽的細節,也敘說佛陀頂骨舍利與四個佛陀捨身本生的紀念塔,凸顯了大乘佛教菩薩道的精神,當時還參訪了中土佛子心目中極為神秘又神聖的佛影窟奇境。法顯大師慨嘆律藏殘缺,故誓志尋求,前後經歷十五年,遊學三十餘國,於西元414年撰寫《佛國記》,歷程可以說艱辛萬分,崖岸險絕,臨之目眩,足無所下。

    其中記錄在佛法極盛之烏長國(即正北天竺),見佛遺足跡,石高丈四尺,闊二丈許,前刻為釋迦牟尼足跡,現存於巴基斯坦,為斯瓦特博物館(Swat Museum)的鎮館之寶。

    法顯大師親自見證釋尊前世之菩薩行,即「割肉貿鴿處」、「以眼施人」、「以頭施人」、「投身飴餓虎處」,由後人建塔供養。根據記載,先行至宿呵多國(Stat)乃為昔天帝釋試菩薩化作鷹鴿之割肉貿鴿處,再往東行到犍陀衛國(Gadhara),即阿育王之子法益所治理之國,當佛為菩薩時,於此處以眼施人。另至竺剎尸羅(Taxila),佛為菩薩時,即於此處以頭施人。復再東行,至投身飴餓虎處,以上幾處皆起大塔,諸國王臣民競相供養。這些佛陀菩薩行的典故(可見於法顯大師的《佛國記》)亦流傳至中土,亦可在敦煌壁畫中尋得類似的圖案。

佛缽與佛塔讓後人見證佛陀的菩薩行與慈悲心

    法顯大師從犍陀衛國向南行至弗樓沙國(Purusapura)見到另一重要的聖蹟即為「佛缽」。在法顯大師的《佛國記》中曾敘述:

     佛昔將諸弟子遊行此國。語阿難云。吾般泥洹後當有國王名罽膩伽。於此處起塔。後罽膩伽王出世。出行遊觀時。天帝釋欲開發其意。化作牧牛小兒。當道起塔。王問言。汝作何等。答言。作佛塔。王言大善。於是王即於小兒塔上起塔。高四十餘丈眾寶挍飾。凡所經見塔廟壯麗威嚴都無此比。傳云。閻浮提塔唯此塔為上。王作塔成已小塔即自傍出大塔南。高三尺許。佛缽即在此國。昔月氏王大興兵眾。來伐此國欲取佛缽。既伏此國已。月氏王等篤信佛法。欲持缽去。故大興供養。供養三寶畢。乃挍飾大象置缽其上。象便伏地不能得前。更作四輪車載缽。八象共牽復不能進。

法顯大師形容佛缽雜色而黑多,然「四際」分明,也就是說,當時佛陀收下四大天王的缽壓擠成為四條線,乃形容為四際分明,犍陀羅在其雕刻藝術上充分發揮了佛教典故的神蹟與信仰的意義。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巡禮佛缽」成為中土西行求法者的重要行程之一,據說「佛缽」自佛陀涅槃後流傳到犍陀羅地區,維持了數百年的供養。今日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內,仍展示高約75公分,直徑約175公分,表面有後世刻畫的伊斯蘭銘文,顯見是對佛缽的神話崇拜,但也可透過這些重要的古蹟理解佛陀聖物在犍陀羅的價值與重要性。   

    另法顯大師又西行至那竭國界醯羅城,城中有佛頂骨精舍,盡以金薄,七寶校芳,國王敬重頂骨,印封守護,每日登高樓擊大鼓、吹蠡、敲銅缽,以華香供養。以上種種均為犍陀羅在西元二世紀至五世紀中極為不凡的佛教藝術,並透過法顯大師的《佛國記》讓後人得以見證當時佛陀的菩薩行與慈悲心。

    在這一次的講座中讓大家對於佛教的塔寺與佛像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讓所有與會的會眾及貴賓在佛國的巡禮中看見西元二世紀至五世紀中葉璀璨的佛像藝術,期許未來我們能有機會真實的相遇在犍陀羅。

相關圖片

TOP